應對我方機場戰時遭襲,軍報頭版披露空軍、海軍新動作
撰文 | 李巖
《解放軍報》11月28日頭版消息稱,初冬,空軍某部攜手海軍某部展開實戰化訓練,探索聯合搶修搶建機制。
《解放軍報》11月28日頭版刊文
值得注意的是,本輪軍改,解放軍始終強調跨軍兵種的聯合、體系化作戰。而今,實戰化背景下遭襲單位的搶修工作,也已開始進行跨軍種聯合合作的嘗試。
報道援引空軍某部領導介紹稱,隨着體系練兵深入推進,部隊對整合區域內搶修搶建保障力量的需求愈發強烈。
如何聯合
那麼,空軍和海軍如何跨軍種聯合搶修搶建?
報道透露——
渤海灣畔,實戰化訓練中我方機場遭“敵”空中打擊,空軍某部做好僞裝防護,海軍某部官兵同步進行僞裝效果檢測。
空軍某部官兵聞令而動,到達某機場展開搶修作業。與此同時,海軍某部保障分隊從海上機動前來支援。
參訓的空軍官兵迅速攜裝具奔向受損跑道,與海軍官兵分工作業,很快完成對跑道的搶修,機場起降等功能得以恢復。當海軍某部戰機降落在臨時搶建的停機坪時,場站官兵已做好應急保障準備。
空軍某部領導介紹,訓練中,他們成立搶修搶建聯合指揮部,暢通指揮鏈路,突破傳統保障模式,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實現融合創新,不斷提升聯合保障能力。
空軍某部領導總結,他們攜手海軍部隊,暢通常態化協調聯絡渠道,組織業務骨幹交流集訓,驗證多項保障新手段,跨軍兵種跨區域動態協同、整體聯動的搶修搶建機制不斷完善。
解 讀
就此,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向政知君解讀稱,跨軍種的聯合搶修模式相當於戰時聯合保障機制,更加有助於資源的整合。體系化作戰不光涵蓋聯合打擊,聯合搶修、保障同樣是應有之義。和聯合打擊一樣,聯合保障比各自爲戰,效率、效能都要上升一個檔次。
解放軍搶修機場(資料圖)
具體來看這場海空軍的聯合訓練,宋忠平介紹,正由於海軍、空軍都有下轄航空兵,雙方對於機場的使用需求、保障手段有很大同一性。當然,各軍種都配屬有各自的保障力量,但體系化作戰背景下,就近保障、交叉保障、聯合保障,顯然比各自爲戰要更有效率,也更利於靈活應對戰場事態,儘快恢復受損機場功能。
宋忠平強調,跨軍兵種的聯合保障機制走向成熟,還可以一定程度上規避保障力量重複建設、重複投資的問題,做到事半功倍。“當然,實現這種聯合保障體系並非易事。戰時背景下,不同軍兵種的指揮調度、協調配合等都是很重要的環節。因此海空軍此次旨在探索聯合搶修機制的實戰訓練,意義重大。”
宋忠平還提到,上述聯合搶修保障的新嘗試,也可以看出,解放軍保障手段、保障設備的標準化生產、模塊化應用程度很高,這是解放軍武器裝備融合發展、標準化生產的重要體現,對於戰時快速補充具備重要意義。
軍報報道還介紹稱,這場訓練中保障分隊運用一系列排爆近手段——
無人機空中探測、排爆機器人轉移彈體,保障分隊運用一系列排爆新手段,開展未爆彈藥搜排作業。隨後,空軍某部操作手集中銷燬未爆彈藥。
宋忠平解讀稱,近來國際上多場衝突都已經證實,無人設備在戰場上的作用非凡。在搶修保障工作中,無人設備的優勢同樣明顯,廣泛應用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。“戰時搶修任務一樣充滿危險,比如排查未爆炸彈藥和敵方後續專門針對搶修作業的襲擊等。無人設備的投入可以有效保護我方人員安全,也可以第一時間開展搶修任務,提高效率。”
“無人設備參與排爆、運輸等搶修任務,足見解放軍無人設備種類豐富、功能齊全,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已取得長足發展。”宋忠平說。
資料| 解放軍報等
延伸閱讀
首次在中國舉行的聯合軍演,多個南海周邊國家參加
日前,國防部發文稱,11月中下旬,中國軍隊將與柬埔寨、老撾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軍隊,在廣東湛江舉行“和平友誼-2023”多國聯合演習。
央視軍事13日披露,聯合演習當天上午開幕
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行該系列演習,中方參演兵力以南部戰區爲主,其他各方派出部分陸戰分隊、水面艦艇參演。
政知君注意到,此次赴湛江參與演習的五國都是東盟國家,大家相鄰而居。除了老撾,其餘參演國均爲南海周邊國家。其中,柬埔寨和越南系首次加入該聯合演習。
環球網就此發文援引軍事專家張軍社的觀點稱,此次聯合演習有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參加演習的一些國家之間在南海海域也存在分歧和爭端,但願意參加聯合演習表明這些國家能夠正確對待南海爭端,沒有讓爭議影響國家之間的友誼和合作,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。
資料顯示,南海是世界上海盜最猖獗的地區之一,馬六甲海域也經常發生海上武裝劫持事件,這是地區國家面臨的共同威脅。
國防部介紹,此次聯合演習以“聯合反恐與維護海上安全軍事行動”爲課題,區分陸上方向、海上方向,組織分隊聯合訓練、聯合指揮演練和反恐反海盜實兵演練,旨在增強參演各方城市反恐和海上反恐反海盜行動能力,進一步深化軍事互信和務實合作,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。
軍事專家宋忠平向政知君解讀,此次演習依舊立足於非戰爭軍事行動,演習科目也聚焦包括反恐、反海盜、人道主義救援等非傳統安全領域。演習對於參演國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,維護南海相關航道的安全對於東盟國家的貿易發展、經濟命脈保護都有重大幫助。
“之所以區分陸上、海上方向,是因爲反恐本就包括海上反恐和城市反恐兩個大的方向,往往需要配合協同。需要強調的是,多個參演國家不論是共同應對海上的還是城市中的非傳統安全威脅,都需要建立統一的應對機制和標準。在順暢的機制、標準下,一些涉及跨境的陸上、海上協同合作才能發揮出應有效能。”宋忠平表示,這也正是聯合演習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。
她剪1髮型讓五官更立體卻遭老公嫌棄 過來人列優點推爆:回不去了
同時他強調,相關協同機制的建立,也可以看出幾個參演國家在有意願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基調上,彼此建立起了相當程度的政治互信、軍事互信。“目前,中國和東盟互爲最大貿易伙伴。大部分南海周邊國家均深刻認識到,南海不能亂。維持地區和平穩定,才能確保東南亞成爲世界經濟發展最爲蓬勃的地區之一。”
作爲系列演習,“和平友誼”聯演先後進行過4次,參演國進行過兩次擴員,2018年從中、馬擴員至中、馬、泰,如今該軍演又擴員至六國。
“和平友誼”聯演已擴員至六國
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問題專家卓華就此向媒體分析稱,更多的東盟國家參與聯合演習,說明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同中國的合作安全、共同安全、綜合安全和可持續安全觀。在個別域外大國試圖搞集團對立的情況下,該系列聯演將對亞太地區安全發揮正能量作用。
環球網刊文披露,菲律賓過去曾以觀察員身份參加過該系列演習,但此次菲國不會參加。
宋忠平分析稱,由於菲律賓緊跟美國步伐,不斷在南海製造事端,中菲之間的軍事互信不再。不存在軍事互信,聯合演訓、協同合作就無從談起。希望菲律賓能夠儘早意識到,東盟和中國互爲利益共同體,是搬不走的鄰居。菲律賓自己的挑釁行爲,不但會危及自身利益,也會給東盟帶來負面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