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南市民政局說明裡鄰整編的調整基準,強調整並市爲了合理化里長的服務能量。(程炳璋攝)
臺南市裡鄰整編案27日通過市政會議,版本定案,全市減少103裡、5070鄰,預計今年底前公告,臺南市民政局28日說明依據4項基準調整,輔以因地制宜考量,強調整並是爲了合理化每個里長的服務能量。
臺南市在6都之中人口最少,裡鄰數卻排在第三位,比例過高,過去常被要求檢討,里鄰長服務能量嚴重不均,龍崎區中坑裡才76戶,善化的小新裡光是1個鄰已有1000餘戶,北區成德里更高達5234戶,是全市最大里。同樣當里長,因爲大、小裡不同,服務能量的差距大。
臺南市原本打算區裡鄰一次合併,但行政區劃法在立法院遲未通過,許多裡因爲轄區重大開發案帶來人口羣聚遽增,急需一分爲二,甚至一分爲三,卻因裡鄰編組調整辦法限制,全市總裡數無法增加,而無法處理。
基於城市發展無法等待,臺南市決定不等行政區劃法,先進行裡鄰整編,合理化各里長的服務規模。裡鄰整編案在27日市政會議通過後,版本確定,臺南市從752裡降爲649裡,14730鄰降爲9660鄰。
瘦身後的里鄰長相關費用,將可爲市庫每年節省近2億元。最大的節省開銷爲每位里長每月的事務費4萬5000元。另有文康、保險等相關費用。
對於外界質疑裡鄰整編標準不一,民政局解釋,調整基準是依據居住型態與城鄉發展情形,定出4項規範來適用。包括密集式大樓住宅地區,戶數應在1500戶至3500戶。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地區,戶數應在1000戶至2500戶。交通便利人口分散地區,戶數應在600戶至1500戶。交通不便或住戶分散地區,戶數以200戶爲準。
民政局補充,整編除依據上述規範,須輔以因地制宜的考量,例如若戶數超過基準範圍僅20戶,即不需硬拆成兩裡,山區部分裡鄰考量救災能量,未達200戶仍不合並。
臺南市民政局表示,此案不需送審臺南市議會,預計年底前公告實施,明年底9合1選舉,各參選人即可依此版本的選區參選。